很遺憾,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
旋耕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工作部件(旋耕刀)以切砰土壤為主,兼有覆蓋翻轉土壤的耕作機械。它是利用刀軸上刀片的旋轉和前進的復合運動對未耕地和已耕地進行碎土作業。其性能特點是碎土能力強,一次旋耕作業能達到一般犁耕作業幾次的綜合效果,這樣大大縮短了作業時間,有利爭搶農時。下面僅就手拖旋耕機的掛接調整及田間耕作方法做一簡介。
一、手扶拖拉機旋耕機的掛接與調整
手扶拖拉機旋耕機是用螺栓固定在變速箱體的后面與拖拉機成一整體。安裝時應先拆下固定在變速箱體上’的牽引架,把旋耕機固定到變速箱體上,注意接合平面上的兩個定位銷。當傳動齒輪嚙合不上時,不要硬裝,此時稍轉動旋耕機刀軸,即可合上。
1.掛擋
當把旋耕機的操縱桿向左撥動時,則掛上檔;向右撥動時,則脫檔。掛檔時輕輕撥動操縱桿,以防止變速桿彎曲變形。如掛檔困難,可平順地接合一下離合器,然后再向左撥動操縱桿。
2.變速
調換側邊傳動箱內的上、下鏈輪可以得到快、慢兩種不同轉速。當小鏈輪作為主動輪時,刀軸轉速較慢;當大鏈輪作為主動輪時,刀軸轉速較快。對調上、下鏈輪時,須先拆除側邊傳動箱蓋,用卡簧鉗取出上、下軸的卡簧,拆下彈簧片,就可將兩只鏈輪進行對調。
一般旱田旋耕作業選用I、Ⅱ擋前進速度,刀軸采用低轉速;水田旋耕作業選用Ⅱ、Ⅲ擋前進速度,刀軸采用高轉速。
3.旋耕機調整
3.1耕深調節。一般可旋轉尾輪調節手柄來控制耕深。如耕深仍達不到要求,可松開夾緊手柄,提升尾輪外套管,增加耕作深度。
3.2鏈條松緊的調整。旋耕機使用一段時間后,鏈條就會磨損伸長,需及時調整張緊度,否則鏈條容易損壞。調整方法:拆下側邊傳動箱蓋,將兩根彈簧支桿的一根轉一角度,使彈簧片更靠近鏈條。如鏈條仍很松,可同時將兩根彈簧支桿轉一角度。
二、田間耕作方法
由于旋耕機的構造與犁不同,因此耕地方法也不一樣,當旋耕機的耕幅超出拖拉機后輪外緣寬度時,機組作業的回轉方向不受限制;旋耕機耕幅小于拖拉機后輪外緣寬度,即偏置條件下,機組從耕區右側進入,使用繞行法作業。常用的耕地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小區套耕法(平耕法)。在大田耕作時,為減少地頭空行時間,可采用小區套耕法來提高工效,小區的寬度盡可能接近耕幅的整數倍(以減少重耕),但不能太寬,否則會造成地頭空行時間長、工效低。一般小區寬度取15米左右。
2.梭形耕法。拖拉機由條田的一側進入(圖-(a))進行往返耕作。采用這種方法,拖拉機要在地頭小轉彎,大機型不便于操作;手扶拖拉機轉小彎較靈便,可采用這種耕法。
圖為耕地方法
3.單區套耕法。單區套耕法也是一種梭形耕法,套耕的方式很多,圖-(b)是一種間隔套耕法,即在耕完一趟后留下一個耕寬耕第二趟,直到耕完再反過來耕;也可采用圖2-(c)的耕法,即正向耕三條,反向耕兩條套耕。采用這種耕法可避免地頭轉小彎,提高時間利用率;但此法要求留下來的未耕地準確(一般應略小于耕寬),這樣在回耕時就不會產生漏耕,影響工作質量。對偏置式旋耕機(一般多偏置右側)宜采用多區套耕(根據地塊大小而定)。且拖拉機應從耕區的右側進入,以減少拖拉機輪子壓板已耕地。
4.回耕法。在水田水耕時采用回耕法(圖-(d)、(e)),可使耕后地表平整,減少漏耕。圖-(d)為“邊進中出”,圖-(e)為“中進邊出”。進行回行耕作,拖拉機在轉彎時應將旋耕機提離地面,防止刀片及刀軸受扭而損壞。對稱配量的旋耕機采用回耕法可從地塊的任一方向進入。向右側偏置的旋耕機采用回耕法時,應從地塊的右側進入(圖-(d)),這樣拖拉機輪子碾壓已耕地的機會較少。
三、手扶拖拉機旋耕機的注意事項
1.旱田旋耕作業可采用橡膠輪,輪距選用640毫米為宜。水田旋耕作業用“人字形”鐵輪,還要加裝“接盤”,否則,鐵輪會碰到旋耕機。
2.經常緊固各連接部位的螺栓、螺母、特別要注意旋耕刀螺栓的緊固。
3.在拖拉機轉移地塊或過田埂時,將旋耕機操縱桿置于“分離”位置,停止刀軸旋轉。
4.旋耕作業時,尾輪內管伸出外管的長度,多不得超過100毫米,拖拉機機手不能坐著過田埂或過溝,以免內管彎曲。
四、維護和保養
1.磨合(9~10小時)。為了提高機具的使用壽命,新購或大修后的旋耕機進行磨合運轉。
2.班保養(工作10小時)。檢查各部件的鎖緊零件,擰緊或更換;檢查齒輪箱的油位,保持規定的油面高度;給十字節和刀軸軸承處的黃油嘴注足黃油;檢查刀片是否缺損和螺栓是否松動,如有異常,要更換刀片或擰緊螺栓。
3.季保養。除執行班保養外,還應執行下列各項:更換齒輪油,檢查十字節總成磨損情況,必要時進行清潔或更換;檢查刀軸兩端是否因油封失效而進泥水;并拆開清洗,更換油封,加足黃油;檢查各部位軸承磨損情況,需要時應予調整或更換;檢查圓錐齒輪磨損情況,必要時給予調整。